2017年6月5日 星期一

臺灣獼猴的猴王是如何產生的?你不知道的選舉制度。


    許多人對於猴王的了解,以為就是一群強壯的雄猴,在互相打鬥後決定出最強大的猴子,這是普遍大眾對猴王的第一印象。但事實上成為猴王的條件跟我們想的相差甚遠─猴王是由一群位高權重的雌猴透過選舉產生的。

    大家會想問一個問題,那為什麼雄猴還是會有打架的行為呢?其實我們可以把競爭猴王的行為看作是選舉時的競選活動。雌猴選猴王的目的是為了找到最有能力保護猴子群體的人選,可想而知,強壯的公猴當然是首選。然而力量與體型並不是猴王候選唯一的參考指標,高階雌猴還會評估該隻雄猴在猴群中的威望及平時對族群的保護表現,慎重地挑選出最能保護猴群的猴王,而雄猴想要成為猴王的話,可是得為了討好這些選民,而下足功夫。


    雌猴一生都待在同一個族群中,在猴群社會制度中,雌猴有類似世襲的社會地位,例如:高位階雌猴的女兒也會是高位階,低位階雌猴的女兒也依然是低位階。相反的,雄猴四歲性成熟後,必須離開猴群,成為孤猴。當然,來自不同族群的雄猴個體可以自組成為「雄單群」,在各家族外圍四處流浪。如果遇到其他家族的雌猴願意接納自己,就會從「群外雄猴」開始幫忙保護這群雌猴,並等待四年一次的「核心雄猴」更換時間,透過打架和爭取家族內雌猴的支持,成為核心雄猴。因此由上述原因可知,猴子家族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母系社會。






























A核心雄猴:

核心雄猴約四年換一次,因為台灣獼猴的性成熟時間約為四年,為了避免發生核心雄猴和新一代高階雌猴交配產生亂倫現象,於是核心雄猴四年過後便會主動退位。基因缺陷的例子如古時後貴族近親通婚,容易有像血友病這類的遺傳疾病。

核心雄猴擁有交配優先權、食物優先享用等權力。但相對的,也要負責管理猴群之間的糾紛和保護家人。

B高階雌猴:

位階高的雌猴其主要責任是保護家人、資源管理,因此對陌生人(動物)的入侵,會比較敏感。

C低階雌猴:

協助高階雌猴進行族群管理,包括警戒、尋找食物等,不具核心雄猴的投票權。

D群外雄猴:

負責在族群外圍警戒、保護家人及諸多工作。雖然沒像核心雄猴有交配和食物優先權力,但是還是仍有與低階雌猴交配的機會。表現良好的群外雄猴在下次競爭核心雄猴時,便能夠受高階雌猴的青睞。

E雄單群和F孤猴:

會離開猴群的猴子都是雄猴,我們稱之為孤猴。牠們平常都獨自行動,而必要時會聚集在一起便成為雄單群,這樣的群體對於食物的獲取或是生活機能上都比單獨的個體有優勢,就像是台灣早期社會的羅漢腳。牠們的任務是去其他猴群爭奪高階雄猴的位置,促進基因交流。而牠們因為還沒有固定的所屬社群,再加上和人類活動範圍重疊,因此容易會在生活環境中,和人類發生衝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